1.6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亮点频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政府工作报告用7个“关键词”回顾了2024年十堰上下同心、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取得的扎实成绩;从9个方面部署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同时还发布今年要办好的一批实事,规划出一张科学高效、满载希翼的“施工图”
2024年,我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增长7%左右,主要经济指标优于全省中等水准,拼出了一份好于预期、成之惟艰、厚重出彩的发展答卷。
全力推动“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250.4亿元。减免税费38.4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1.5万户。重点项目支撑有力。华润怡宝、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87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西十高铁、十巫南高速快速推进,十巫北高速通过验收,玄岳大道城区段、209国道垭子至大川段正式通车。引进落地项目452个,成功争取国土绿化、公立医院改革、车路云一体化、交通强国等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27亿元。持续推进引客入堰,入境游客增长50%,累计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1亿元,均增长20%以上。出台购房惠民政策,高品质住宅建销两旺,商品房销售增速全省第四。张湾、郧阳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丹江口、郧西创成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水都夜游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坚持以供应链思维重塑产业链,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能级整体提升。重点产业聚群成势。组建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十堰公司,交易规模突破10亿元,供应链成本降低2.3%。易捷特新车型批量交付,华神、三环新能源产线改造完成。新能源中重卡产量增长130%,智能自卸车等8类专用车市占率全国第一。整零比提高到1∶1.1,20种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万润正极材料出货量稳居全国前列,远景动力产值迈向百亿,汉江铝业电池铝箔建成投产,新型电池产值增长38%。新落地低空经济重点企业10家,年产两万架无人机的中翼通航正式投产,开通低空运输航线条。燕京精酿啤酒、桃花源饮品实现量产,水经济产值增长25%。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专精特新企业124家。建成深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成立鄂西北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智驾研究中心、电池关键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中国好技术”项目数量全省第一。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获评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全域覆盖,“一网管全城”模式全国推广。新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企业5家、全省第二,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65家、全省第一。武当云谷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上线运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向保护就是发展迈进。环境保护加力提效。扎实开展十大攻坚行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城区和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提升到90%、77%。完成营造林94.6万亩、林相季相改造33.5万亩。茅塔河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丹江口林长制获国家激励。
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创建省级绿色矿山6座,修复废弃矿山7.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80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入选全国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两山”实践创新转化。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752万亩,占森林总面积29.5%。完成全省首笔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绿色贷款余额691.2亿元、增长24.5%。好山好水好生态成为十堰的最美底色、最大优势。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关键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国资国企改革和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实现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国有房屋土地确权232.2万平方米,盘活国有资产实现收入263.9亿元,国企营收、税费分别增长48.7%、56.8%,新增 AA级以上信用等级企业3家。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积极地推进自贸联创区建设。组建二手车出口联盟。武当山机场实现首次临开跨境直航。新增出口资质企业119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公共海外仓2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全面落地,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下降。新登记经营主体7.2万户,总量突破5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497家。鑫资集团入选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10个月位居全省榜首。
城市更新提速升级。厦门路、延安路等建成通车,改造主次干道84条,新增过街设施7处、停车位1.24万个。七里垭片区、车城路文化街区加快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即将开馆。新型城镇化深入推动。县城新安家落户4.3万人,房县、郧阳经验全省推广。竹溪、竹山获评全国茶业重点县,郧阳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房县循环经济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亿斤。全力发展七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新增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认证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297个、全省第一。升级集镇水厂5个,改造农村危险房屋1226户,乡村建设“六件事+”做法全国推介。新改建农村公路1400公里,寄递物流、充电桩、5G网络、四好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大学生留(回)堰2.1万人。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高,有力保障了20.5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新增学位1.7万个。推动优质医疗服务扩容下沉,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扩面,32家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省内线上互认。太和医院七里垭院区加快建设,郧西、张湾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十堰入选全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聚焦“一老一小”,居家适老化改造3800余户,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70个、幸福食堂50个,培育儿童友好社区10个。入选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范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100余场,“郧县人”写入历史教科书,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郧西段)开园,南水北调博物馆主体竣工。首届十堰马拉松成功举办。
12345热线%,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居全省前列。完成保交楼保交房9231套,为2.5万户群众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和局部旱情,成功避让地灾险情9起,经验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推介。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出台实施城镇供水节水管理办法,《十堰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认线件。深化信用政府建设,开展履约践诺专项行动,严肃整治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等行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整治为基层减负。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