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回忆起红军长征时艰难困苦的斗争生活,就想起川滇黔3省交界处的黔大毕地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云贵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红2,6军团创建了长征途中唯一的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红2,6军团得到休整,动员5000余人参加红军,发展壮大了红军力量;同时,我们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黔西北各阶层的力量共同反蒋抗日;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牺牲了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红17师师长吴正卿等红军将士。黔大毕苏维埃政权建立虽然只有短短的21天,但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永载红军长征的史册。
1934年,中国革命进入了最困难时期,是年11月,刚刚会师的红2,6军团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吸引和牵制了大量敌军,担负起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使命。从1935年3月起,在遵义会议决议精神指引下,在贺龙、任弼时为首的军分会领导下,红2,6军团团结战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取得了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的重大胜利,先后歼敌两个师、1个旅和1个师部,毙敌1个师长,活捉1个纵队司令,缴获大量枪炮,粉碎了敌人两次重兵“围剿”,两军团由7000余人发展到近2万人,创造了奇迹般地功勋,光荣地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其他苏区斗争的历史任务。湘鄂川黔苏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红2,6军团在湘鄂川黔苏区取得的一连串胜利,极大地震动了反动派。1935年9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继续北上,进入了雪山草地,此时,江南只有红2,6军团一支主力红军,蒋介石为巩固其中心区域和战略后方,拼集了130个团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10月8日,蒋介石下令在宜昌设立行营,派陈诚代他统一指挥,采取持久战略和堡垒主义,以原来的87个团为:“堵剿军”,在苏区南、西、北3面筑碉固守;以新调来的第26路军、樊篙甫纵队和汤恩伯纵队约40多个团的中央军为“进剿军”,由津市等地“从东向西交互逐段筑碉推进”;另调102,103师在利川、宜昌为预备队。敌人企图逐渐消耗我军人力和物力,将我军逐步压缩和聚歼于龙山、永顺和桑植狭小地区。
面临十余倍于我的敌军重重包围,军分会根据遵义会议决议精神和当面敌情,对我军战略方针进行多次研究,最后一致认为:继续在原地区作战,我军难以粉碎敌人“围剿”;若长期没有根据地作依托,我军与强大敌人流动作战,则势必日益削弱甚至有遭受失败的可能。因此,决定向湘黔边实行战略转移,在广大无堡垒地区和敌人进行运动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根据地。军分会作出突围决定后,部队立即进行政治动员,抽调机关人员和地方武装组成红5师、红16师;精简行装,妥善安置老弱伤病人员;筹集粮食和草鞋……从政治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好战略转移的准备。
从湘鄂川黔突围到渡金沙江前,争取创建新的根据地始终是我军的指导思想。红2,6军团曾有过从湘鄂川黔到石(降)镇(远)黄(平),从石镇黄到黔(西)大(方)毕(节),从黔大毕到南北盘江的3次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这3次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但只有在黔大毕才有机会初步实施战略展开。
11月19日晚,红2,6军团主力由桑植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红6军团担任前卫,任务是迅速突破敌人的澧水和玩江封锁线,为全军打开前进道路。
部队日夜兼程疾进。21日晚,军团前卫红17师49团在大庸和溪口之间的澄水北岸张家湾与敌激战,攻克敌30余座碉堡,打垮敌1个营的增援,胜利突破澧水封锁线。为了不给敌人调整部署加强防堵的机会,红6军团首长命令16师长途奔袭70多公里外的玩江,全军相继跟进。22日晚我军抢占玩江北岸洞庭溪,红17师49团袭占大宴溪,迅速消灭渡口守敌。就在我军抢占渡口不久,由上游乘船赶来加强防堵的1个营敌军被我军全部俘获。我军突破敌沉江封锁线后,立即按预定计划实施战役展开,红6军团东渡资水,先后占领新化、锡矿山和蓝田;红2军团占领了淑浦、辰溪和浦市,控制了湘中广大地区,不仅扩大了红军影响,还得到了人员和资财的大量补充,仅红16师就扩红近千人,其中,锡矿山工人有300余人集体参加红军,部队士气旺盛。
我军进入湘中后,迫使敌人由四面合击改变为以李觉、樊篙甫、陶广、郭汝栋和汤恩伯为5路纵队向我追击。为使敌主力远离我预定目的地,我军声东击西,迂回前进,把追击的敌人全部甩到了后面,于1936年的1月9日和12日,先后占领江口、石降,完成了向石镇黄地区转移的任务。
10日,在湘鄂川黔苏区坚持斗争的红18师突围到达茶寨,王震政委亲自去迎接他们回来。同时,我们西征路过这里被打散的一些,都重新再回到自己的部队。老战友久别重逢,十分亲热。由于1月5日便水战斗我军未能取得预期胜利,追敌15个师又迅速围拢上来,加之在以石降为中心的区域内,居民稀少,粮食等物资奇缺,地形也不利于进行运动战。因此,在1月19日的石降会议上,军分会决定继续西进,到乌江以西广大地区活动,相机在黔大毕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黔大毕地处川滇黔3省交界处,3省军阀矛盾重重,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这里属高寒山区,交通不便,敌人补给困难;该地区早有贵州地下党活动,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这里,党和红军在人民中有较大影响;从地理位置上看,此地区东临乌江,西靠乌蒙大山,既利于防守作战,又有广阔回旋余地,建立根据地条件比较理想。
从石降到黔大毕地区,我军行动最大障碍是乌江天险。自我军入黔后,敌人判断红2,6军团必走中央红军北渡乌江,夺占遵义的老路,因此,蒋介石派顾祝同坐镇贵阳,指挥各路“追剿军”,并调集重兵日夜在乌江北岸构筑工事,妄图会同追击的敌人两面夹击,将我一举歼灭在乌江南岸。这些专打内战的将军们以为稳操胜券,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叫嚣:“肖贺股匪走投无路,江南削平有日。”
为了顺利渡过乌江,两军团领导再次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促使敌军仓促改变部署。20日,我军从江口、石降出发,21日突破敌龙溪封锁线后,运动方向是向西,却向南挺进,连克、平越后,突然西进攻取洗马河,袭取龙里,直逼贵阳,前卫距贵阳城仅二三十里。这时,敌人主力全在我军东面和北面,贵阳及其东南地区兵力非常薄弱,这就造成敌人又要守乌江,又要保贵阳的分兵局面,而此时,蒋介石刚飞抵贵阳,贵州省伪主席吴忠信仓促宣布贵阳城,急令贵阳以西、乌江上游的敌23师和99师向贵阳收缩,这就给我军西渡乌江造成了有利条件。可是,此时遵义方向3个师的敌人企图南渡乌江截击我军,为把这部敌人滞留在乌江北岸,我军突然来个大转弯,绕道黔北,向西北疾进,奔袭扎佐、修文,造成经息烽北渡乌江的声势,迫使从遵义赶来的敌军在乌江北岸加紧布防,于是,我军再次改变行动方向,星夜向西南秘密疾进,直取黔西北通往贵阳的唯一通道乌江上游的鸭池河渡口。在群众帮助下,红2军团侦察队迅速歼灭江边守敌,两军团于2月2日下午渡过乌江上游天险鸭池河,胜利完成向黔大毕转移的战略任务。此时,敌人如梦初醒,2月3日,吴忠信给龙云询问“匪情”复电中说:“肖贺将窜川滇黔边境,择地休息,冀燃死灰”。这已是马后炮了。
红2,6军团顺利渡过鸭池河进逼黔西城,黔西县县长林雁峰闻风丧胆,带着团丁弃城西窜。2月3日晨,红6师占领黔西城,当红军主力进城时,黔西各界群众燃放鞭炮,夹道欢迎。看着这热烈的场面,我们不禁想起从湘鄂川黔突围以来,艰苦转战5000余里,不仅每天要行军作战,而且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特别是入黔后,山路险峻,人烟稀少,缺粮少药,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稀饭;为摆脱敌人,常绕深山小道强行军;指战员们以顽强的毅力与敌人、严寒、饥饿、疾病作斗争,历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体力严重消耗。这时,全军上下的迫切愿望是建立一个以利于革命发展的根据地。
长期处于统治下的黔大毕地区,地瘠民贫,封建势力各霸一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极端贫困,许多十几岁的姑娘穷得没有裤子穿,腰间围一块破布。加上蒋介石排除异己,搞掉贵州军阀王家烈,派其亲信吴忠信主持黔政,大力消灭地方实力派,使地方势力与中央军矛盾激化。
黔大毕境内有不少民办武装和黔军残部,同贵州地下党有联系。这里尤如布满了浇灌烈油的干柴,只要有火种就会燃起燎原烈火,人民盼望红军早日到来。
我军过乌江后的敌情是:敌23师和99师被阻在乌江南岸;樊篙甫、郭汝栋两个纵队远在思南附近;敌93师和新8师被吴忠信留在贵阳守城;湘系军阀刘建绪力图保存实力,他指挥的陶广纵队追击我军刚到湘黔边就返回湖南,李觉纵队远离我军向织金前进;川军杨森20军和滇军孙渡纵队则各守吵域,只图自保。只有在乌江北岸的蒋系郝梦龄、万耀煌纵队共3个师依托遵义,经打鼓新场向黔西逼进。
根据上面讲述的情况,军分会于2月5日在黔西城召开会议,两军团领导审时度势,决定在黔大毕实施战略展开,创建川滇黔新苏区。为此,贺龙、肖克等首长亲率4师、6师和17师3个主力师打击向黔西急进的敌13师,以战斗胜利求得在黔大毕地区建立根据地;由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首长率5师和16师继续西进,夺取大定、毕节,迅速占领整个黔大毕地区;以18师(只有1个团)在黔西方向担任牵制任务。会议决定:结束湘鄂川黔省委的历史任务,成立川滇黔省委。黔西会议后,全军迅速投入新的根据地开辟和建设工作。
2月5日当天,红5师从黔西出发,6日占领大定,受到彭新民为首的“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的热烈欢迎。7日,军民在大定城孔庙召开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贺龙任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因贺龙要指挥部队作战,由陈希云代主席之职。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设在大定城西门福音堂内,不久,迁往毕节百花山福音堂,我军撤离毕节时,随红6军团转移到朱昌、平山堡等地。会上,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布告阐明了红2,6军团进军黔大毕的宗旨,宣布了临时革命政府的施政方针。这标志着又一块红色根据地在中诞生。
红军解放大定后,在毕节搞兵运工作的贵州省工委成员邓止戈,一面派人通知与我党有联系的民变武装来毕节迎接红军;一面派人携带他写的亲笔信来大定与红军联系,报告了贵州地下党在黔西北所掌握的地方武装和毕节的情况,安排反蒋少数民族武装席大明部协助我军攻取毕节。红6军团参谋长谭家述接信后,与王震政委和夏曦主任研究,当即决定:红16师速向毕节进军,军团部随后跟进。7日下午,红16师向毕节开进;9日,当红军进至离毕节城不远的头步桥一线时,席大明部按约定出示彝族人穿的红披毯,从占领的山包上退下来,引导红军杀向毕节城。此时,邓止戈已安排席大明弟弟席大方带部队占领了城郊制高点虎踞山。在席大明部的配合下,红16师47团攻击城东南敌阵地,46和48团直插城西山梁,毕节伪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见大势已去,狼狈地向威宁方向逃窜,我军俘敌300余名。红军进城后,邓止戈立即带席大明等人去见王震等军团首长。至此,我军占领了整个黔大毕地区。
红军解放毕节城后,红16师师长周仁杰和政委晏福生奉命来到军团部驻地毕节百花山福音堂,王震政委对他们说:“按照黔西会议的决定,我们已占领了整个黔大毕地区,但要建立起像湘鄂川黔那样的根据地,工作只是开始。现在,贺老总和肖军团长亲自率主力部队去打击敌人,要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建立根据地创造条件;我们的任务是要集中力量发动群众,迅速把建政扩红工作开展起来,同时抓紧时间休整部队。这两步棋同时走,即使我们在此不能立足,也要为部队争取一个较长的补充休整时间。”王政委还说:“贵州地下党对毕节情况熟悉,群众基础好,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军团政治部和地下党的正召集毕节民众代表大会,准备成立毕节县苏维埃政府,你们要利用这个好条件,立即把工作开展起来。”
开展建政扩红、抗日宣传、筹粮筹款这一套工作,红军指战员们是很熟悉的,长征以来也从未间断过。红16师按照军团首长部署,迅速投入宣传发动群众,铲除封建势力,建政扩红等工作中去。师政治部主任李锉和各团副政委分别率师、团抗日宣传队,与贵州地下党领导的“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进步师生等组成的群众宣传队一起,从早到晚在毕节城的街头巷尾,张贴《布告》和书写标语口号,用唱歌、演戏、演讲等形式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红军宗旨、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施政纲领等。毕节这座地处穷乡僻壤的山城顿时热闹起来,宣传活动从城市发展到附近的村寨乡镇。那时,红军指战员虽然文化不高,但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演讲时,他们常常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拉家常中讲解革命道理,使群众听了感到亲切、自然。这样,听的人慢慢地多。在城乡,当群众听到蒋介石投降卖国,专打内战,压迫工农的罪恶时,激愤的人群常常振臂高呼:“打倒蒋介石卖国政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听了我军宣传的群众,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群众奔走相告,“干人的队伍回来了”,许多不明真相躲进深山老林的群众返回家园。穷苦人见了红军,都主动打招呼:“红军先生,我是干人”、“红军好名声”,亲热得很。
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红军各团、营都抽调整排、整班建制的抗日工作队,在贫苦群众的引导下,分布到以毕节城为中心的城镇乡村,打土豪、分浮财,筹粮筹款。在毕节地区,红军打土豪近百家,收缴的财物、盐、粮食等物品,多数分给群众,少部留作军饷。在毕节城,红军还打开当铺,要当主领回所当的物品,当众烧毁借据契约;组织工人、店员成立大会,改善生活待遇;对民族工业和中小工商业者采取保护政策,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只要他们遵守苏维埃政府的法令,请他们大胆做生意,同时,还欢迎外地商人与苏区通商。
由于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毕节城各个商号纷纷开门营业,使原已百业萧条的毕节城又买卖兴隆起来。
黔大毕是个多民族地区,为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军团政治部专门印发了对少数民族的标语口号,抽调人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点开展工作;对大部队经过或居住的少数民族村寨,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不许进少数民族祠堂,未经主人允许不许进屋,尊重他们的习俗和衣着等等,帮他们和汉族穷苦群众密切联系。在毕节,王震政委亲自做大定八堡六寨的苗族群众代表的工作,赠送和银元,帮助组建苗民独立团,还派政治部巡视团的谢中光(谢友才)任政委,并一起合影留念。当时,有些少数民族群众不知道“”是诬蔑之词,见了红军就伸出大拇指说:“还是你们‘’好。”
在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的基础上,我们不失时机地建立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游击团(队)和“抗日救国会”、“人民抗日大同盟”等群众团体,当时,黔大毕建立了近百个县、区、乡苏维埃政权,许多有阶级觉悟的穷苦群众当上了苏维埃政权的领导。那时,在黔大毕广泛传颂着长工当区长、挑水夫当县长的佳话。红军来到黔大毕,世代当牛做马的干人挺直了腰杆,初步尝到了翻身解放的甜头,对红军更加热爱。
与此同时,各部队都组织扩红突击队,制定扩红计划,广泛动员青壮年参军,使群众认识到:要过上好日子,干人只有当红军。那时,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或者父子、夫妻共同参加红军的很多,在不长的时间内,黔大毕地区就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我红16师在毕节就补充了1000多新兵。当时,处处能听到:“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来有田耕……干部战士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声。
黔大毕地处高寒山区,适宜种植,因而军阀、地主都想从买卖上发大财,他们强迫群众种,弄得人民不仅衣食无着,而且许多人还染上吸的恶习,扩红来的新兵中有不少人会吸,在训练时,烟瘾一发,呵欠眼泪齐下。为给新兵戒烟,红16师负责扩红的46团副政委旷伏兆想了不少办法,他结合湘西戒烟经验,把会吸的新兵集中起来,先讲清道理,使他们自己有决心戒烟,然后采取定量发烟,递次减少,直至不发。同时,用打土豪的猪牛羊肉,使他们吃得好一些,时间不长,大部分都把烟戒了,受到军团部表扬。
我们长征途经湘中和石吁等地时,补充了不少新兵,由于连续行军打仗,新战士没有受过系统的军政训练,因此,提高部队军事技术成了非常迫切的任务,红16师利用在黔大毕地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环境,周仁杰师长带领从全师抽调的班、排、连长等近200人,到毕节城郊进行短期集训。新兵补充进连队后,在骨干带领下,掀起练兵热潮。政治部门还及时对新战士进行我军宗旨、性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军团政治部还编了通俗易懂的歌曲,派人到连队教唱,“新兵们,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要乱搬回;讲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解手要搜索,不受俘虏刑;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个个要执行;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人人都欢迎”。
红2.6军团来到黔大毕地区后,群众充分发动起来,部队得到补充休整,伤病员得到治疗,大定、毕节两县妇女日夜为红军赶制衣服和鞋子,虽处于严酷的战争环境,但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红2,6军团在黔大毕地区,不仅大力做好工农群众的工作,而且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指引下,团结了对抗日具有热情,对蒋介石排斥异己和卖国政策不满的上层人物和地方武装的工作。统战工作,红6军团由夏曦主任负责,这一工作在黔大毕地区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配合了建政扩红的开展,是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高潮。
红军解放大定时,大定城开明士绅彭新民组织“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为红军进驻大定做了许多工作,红6军团政治部派保卫局长吴德峰专门指导和帮助彭新民的工作,打土豪时,红军在彭新民等家门口贴上“应予完全保护”的告示,贺老总途经大定城,专门去彭家中看望他,称赞他的革命行动。
毕节城开明士绅周素园,是贵州省辛亥革命的元老,《黔报》的创办者,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1925年因不满新军阀统治,拒绝委以要职,寓居家乡毕节,人虽回到偏僻的黔西北,但他的革命热情并没有减退,收集了许多马克思列宁的书,长期潜心研究。红军快到毕节时,伪专员莫雄劝他到外地避一避,周素园毫不迟疑地说:“我没多少家当,不必走。”并劝莫雄不要与红军为难。我军攻取毕节后,部的打土豪来到他家,发现有许多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书里面圈圈点点。由于石降休整时,任弼时在党的积极分子大会上作过统战报告,长征途中很注意统战工作,因此,这些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王震、夏曦。王政委找来邓止戈了解周素园情况后,和夏主任亲自来到周家,看望周老先生。寒暄几句后,王政委问老先生:“说红军是‘’,城里有钱有名的人走了不少,您怎么不走?”周老先生沉思了一会说:“他们也劝我走,我觉得我不必走。这些年来,我读了一些马列的书,还是马克思列宁讲得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你们红军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我正想亲眼见一见红军。”王政委和夏主任听后很高兴,对老先生讲:“您虽不从政,仍关心国事,研究马克思主义,真是难能可贵,现在我们的政策是抗日反蒋,您赞不赞成?”周老先生说:“抗日救国乃民族之大幸,这个政策好,我赞成,完全赞成。”王政委和夏主任当即邀请他与我党合作,携手共建抗日反蒋根据地。周老先生激动地说:“我已近花甲之年,退出政界也已多年,承蒙贵党邀请,使我在有生之年能为民族、为民众尽力,这是我的光荣。”周素园出山从政的消息一传开,在黔西北震动很大,许多人都讲:“了不起,连周素园都跟走了。”周老先生接受我党邀请后,四方奔走宣传我党反蒋抗日主张,2月12日,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毕节抗日救国会”,成为毕节地区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反蒋联合力量。
红军解放毕节不久,与贵州地下党有联系的周质夫,阮俊臣等部陆续到毕节集中,用什么名义来统一编制呢?邓止戈请示王政委。王政委说:“贺老总讲抗日救国是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要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叫贵州抗日救国军好了。”王政委还说:“周素园赞成马克思主义,赞成抗日反蒋,在贵州是个很有影响的开明士绅,就请他当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司令员,你当参谋长。”周老先生愉快地接受红军的委任。2月14日,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各部武装齐集毕节城小教场,举行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大会,宣布了抗日救国军和下辖3个支队领导人名单,红军选派部分政治干部到抗日救国军任职。毕节抗日救国会和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周老先生的家。为了使红军在黔大毕地区站住脚,周素园利用他与龙云、孙渡等滇军将领熟悉的有利条件,给他们写信阐明红军政治主张,用“假道灭貌”的典故说服龙云、孙渡在云南按兵不动,以使我军集中主力对付东面进攻之敌。就在周素园与我军携手共建抗日反蒋根据地时,政府非常恼火,为替自己遮丑,军令部长何应钦急电贵阳顾祝同和吴忠信:“乡人周培艺君,字素园,近在毕节被匪掳去,请查明设法营救为祷。”
在后来我军撤出毕节时,周老先生毅然离开家乡,随红6军团长征。在乌蒙山区,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首长考虑老先生年高体弱,经不起长途跋涉和征战之苦,派邓止戈与老先生商量,给他部分黄金去香港或昆明,为我党做统战工作。周老先生听后断然地对邓止戈说:“我已是近60岁的人了,几十年来都没找到光明,现在我参加了红军,正是我一生最光荣的时刻,请告诉几位首长,我周素园绝不离开红军,死也要死在红军里。”邓止戈将周老先生的话报告王政委,王政委又转告贺老总等首长,贺老总高兴的说:“好,抬也要把他抬走。”我们先用轿子抬,后来他骑马,他与我们大家一起长征,渡金沙,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延安后,受到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热烈欢迎,毛主席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1985年周仁杰向肖克谈起黔大毕时,肖老说:“周老先生不易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们在贵州的力量不算大,像他这样的人与我们合作共事是不多的,老先生是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开明士绅。”
红2,6军团来到黔大毕地区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每到一地,扶助干人,打击土豪劣绅,使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拥护,黔大毕地区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局面。红军的行动博得了西南民众的赞誉,当时香港日报称肖贺红军为“救国救民的王者之师”。
红2,6军团占领黔大毕地区后,发动群众,建政扩红等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在军事方面却始终没获得有利的作战条件。2月2日我军抢渡鸭池河后,敌万纵13师和郝纵沿我军北面的平行道路兼程向有战略意义的三重堰、打鼓新场(金沙)方向疾进。2月5日黔西会议后,贺龙、肖克首长亲率主力由黔西向三重堰进发,当进至牛场堡、新开田、大协厂一线时,考虑到我军在时间和地形上均难先敌占领三重堰,因此中止行动,两军团主力部署于樱桃坪以北地带准备对敌伏击,但万敌占领三重堰等地后,构筑阵地固守,伏击战没能打成。
2月10日,为了调动敌人,创造在运动中歼敌的条件,肖军团长亲率17师深入敌后,攻取打鼓新场,战斗中红17师师长吴正卿不幸牺牲。此时,红2军团主力也绕到三重堰敌人北面,我军准备在三重堰东北地区相机歼敌一部。可是,敌13师只是抢占要点,等待主力到达,而不急于寻我主力作战,所以敌人并没有因我军占领打鼓新场而后顾,却乘我主力转到他东北方后,正面兵力薄弱的机会,于2月14日袭占黔西城,把被我军阻在乌江南岸的敌99师和23师接应过来,敌情严重。
2月16日,进攻之敌已准备好,敌13师经狗场向大定推进,在乌溪遭我红18师顽强抗击,两军团主力准备在大定东侧打击该敌。但在2月18日,敌万郝两纵分两路向大定推进,敌众我寡,兵力悬殊较大,当红18师在大定与敌激战时,肖军团长率17师由白腊场向拱直急进,计划夹击万敌,待进到六龙场时,万敌已进占大定。是日黄昏,红2军团红6师在黄家坝重创郝敌54师先头部队。此时,攻击之敌已威胁毕节,军分会电告肖军团长率红17师在大定以西适当地点伏击万敌,阻滞敌人攻击行动,以掩护毕节方面。
19日上午,肖军团长率红17师进到大定城西将军山一带,将万敌13师敢死队7个连全部消灭,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气焰,将攻击之敌阻击在将军山一带达7天之久。在此期间,两军团主力一直寻觅战机。25日,敌郝纵进至锅厂一线,威胁我将军山阵地北侧,敌万纵主力又向将军山阵地发动多次攻击,均被红17师击退;此时,敌樊纵从瓢儿井向南攻击前进,敌郭纵又向大定推进,敌情十分严重。因此,军分会决定:撤出毕节,向安顺地区转移,后因敌情变化,改向滇东,而此时,我军人数比桑植出发时还增加了3000余人。
2月26日晚,川滇黔省委在毕节城小校场召开军民大会,贺老总登台讲话,号召黔大毕各族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坚持抗日反蒋斗争。会后,军民举行提灯,表达了黔大毕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深情。2月27日,我军撤出毕节。3月2日,夏曦主任去做席大明部工作,在七星关不幸溺水牺牲。从此,红2,6军团与强敌在乌蒙山进行了著名的千里乌蒙回旋战。
红2,6军团在黔大毕地区仅仅20多天时间,就全面地展开了创造根据地的工作,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老回忆长征时常说:“中华苏维埃川黔滇委员会是红2,6军团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根据地,最近一段时间是我们长征途中的黄金时代。”